大学的就业指标是什么样的

admin 时间:2024-12-22 08:53:40

大学的就业指标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毕业生去向分类

就业:包括协议和合同形式就业(如签就业协议、劳动合同)、科研助理、应征义务兵、国家基层项目和地方基层项目等。

升学:国内外、境外升学,包括专科升本科、考取研究生或第二学士学位。

未就业:包括待就业(有就业意愿但尚未就业)和暂不就业(无就业意愿)。

就业统计指标 ("6个率"):

就业率:就业和升学人数/毕业生总数。

协议和合同就业率:协议和合同就业人数/毕业生总数。

其他形式就业率:其他形式就业人数/毕业生总数。

升学率:升学人数/毕业生总数。

待就业率:待就业人数/毕业生总数。

暂不就业率:暂不就业人数/毕业生总数。

毕业去向界定

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与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具有人事调配权限的上级主管部门出具接收函等。

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新型就业形式

包括自主创业和自由职业,如开设网店、互联网营销工作者、公众号博主、电子竞技工作者等。

其他相关指标

校友推荐度、母校满意度、选择学校的理由、了解学校的渠道、课程的重要度、课程的满足度、读研分析、能力与知识满意度分析、课程有效性、就业状况、求职分析、生源分析、就业流向、读研分析、行业流向、雇主流向、职业流向、就业城市、工作能力、核心知识、职业吻合度、薪资分析、就业率、专业对口率、离职分析、有效信息渠道、有效求职服务、求职成本、实习分布、高校数、招生数、在校生数等。

这些指标有助于衡量高校学生培养成果,反映社会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认可度,并为学生、家长、教育机构以及用人单位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