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多个地区实施了“楼上居住,楼下就业”的模式,以帮助搬迁居民实现稳定就业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以下是一些具体案例和成效:
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
社区工厂模式,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工作,照顾家庭的同时获得稳定收入。
已有生产手套、服装、电子元器件等社区工厂83家,提供就业岗位1100多个。
定边县
创办社区扶贫工厂,提供培训并优先安排就业岗位,帮助搬迁群众脱贫增收。
剪纸和柳编社区工厂吸纳了100多名脱贫劳动力就业,人均月工资2000元以上。
祁东县灵官镇
开设扶贫车间,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帮扶,帮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同时享受集体经济分红。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生刘剑
企业提供出国交流机会,背靠大厂品牌影响力,吸引学生就近就业。
耀州区关庄镇
创办社区扶贫工厂,推广“八星励志”扶贫扶志模式,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平利县
新社区工厂发展到100家,为全县提供就业岗位6000余个,带动搬迁群众实现“楼上居住,楼下就业”。
这些举措有效地解决了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问题,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社区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通过这些模式,搬迁居民不仅实现了安居,更实现了乐业。
版权声明: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已特别标注为本站原创文章的,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