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非毕业生,通常指的是非“211工程”和“985工程”高校的学生,他们的就业去向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能力、专业背景、行业需求、就业市场状况等。以下是一些关于双非毕业生就业去向的信息:
就业率
本科生的初次就业率相对较高,达到84.9%,但双非高校本科生面临的竞争压力较大,实际就业状况可能不如985或211高校。
研究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尤其是双非研究生,由于供给过剩和激烈的竞争,就业难度较大。
就业去向
部分双非毕业生能够进入大企业,但这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如准备面试、学习热门技术、积累项目经验等。
许多双非毕业生选择进入小企业或者转向服务业、金融业等行业。
师范类专业双非毕业生中,成绩一般的学生就业和考研情况尚可,有65%的学生有明确的去向。
薪酬与行业
薪酬方面,双非毕业生通常获得的薪酬低于985、211或双一流高校毕业生。
就业行业分布较广,包括金融、教育、信息技术服务业等,但具体薪资水平因行业、职位和地区差异而异。
学历与就业门槛
在研究生就业门槛前,双非研究生的学历优势不明显,有时甚至需要与本科生竞争同一岗位。
提升学历
面对就业困难,一部分双非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考研成为一种选择,但调剂时往往优先考虑985、211或双一流高校毕业生。
具体案例
例如,南京财经大学硕士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95.93%,其中大部分在江苏省就业,金融行业是就业量较大的行业之一。
北京工商大学研究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8.02%,主要流向其他企业和国有企业。
综上所述,双非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多样,但普遍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可能需要采取更多策略和努力来获得理想的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