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感受因个人经历、行业、地区等因素而异,但根据提供的信息,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就业率与满意度
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总体稳定,就业满意度持续上升。
2016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为65%,近5届平均每届增加2个百分点。
薪资水平
大学毕业生月收入普遍高于城镇居民平均水平。
2016届大学毕业生月收入为3988元,其中本科为4376元,高职高专为3599元。
创业情况
大学生自主创业存活率需关注,创业效果应从长评价。
创业比例在毕业3年内有所增加,但创业存活率有所下降。
就业心态
毕业生是否找到满意工作与个人心态、就业期望值有关。
部分毕业生不愿降低标准,寻找与自己期望相符的工作。
就业竞争
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尤其是疫情等外部因素影响下,各行各业疲软,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机会。
就业准备
大学生的就业准备程度、实习经验、专业技能等都会影响就业结果。
一些毕业生选择先就业再择业,而另一些则可能更倾向于先择业再就业。
就业趋势
随着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就业问题变得更加突出。
就业市场的供需能力不足,导致就业岗位竞争加剧。
社会认识与责任心
部分大学生对社会和工作缺乏认识,责任心不强,这影响了企业的招聘意愿。
学历与技能
拥有技术、专业知识扎实的大学生更受企业欢迎。
学历贬值,一些职业起点要求更高学历。
政策与体制内工作
国家出台了许多促就业、保就业政策,体制内工作如公务员、教师等相对稳定。
综上所述,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包括就业市场的供需失衡、激烈的竞争、个人期望与现实的落差等。同时,国家政策、行业趋势以及个人准备程度等因素都会对就业结果产生影响。对于毕业生而言,调整心态、积极准备、积累经验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