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领域的就业者情况呈现出以下特点:
传承群体老龄化:
非遗传承人老龄化问题严重,传承群体进入高龄化与衰亡期的高峰,导致非遗传承人的生存境遇缺乏生机与活力。
就业机会相对较少:
由于文化遗产行业的特殊性,非遗领域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
非遗扶贫就业工坊:
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在帮助贫困户脱贫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通过工坊实现稳定就业,月平均收入4000多元。
非遗工坊建设:
全国共建设9100余家非遗工坊,直接吸纳脱贫群众实现就业,人均年收入超过3.6万元。
女性从业者现状:
非遗领域女性从业者中,创业者占28.20%,就业者占71.80%。女性从事非遗意愿高,有77.61%的人员愿意从事非遗相关工作。
教育水平:
从业者学历偏低,中学及以下学历人员占44.58%。
网络直播带货:
有76.89%的人有意向进行网络直播带货,但实际操作经验不足,只有少数人经常进行直播带货且效果良好。
产品创新:
在产品的创新方面,坚持传统不变的有50.78%,能够融入时事热点、流行文化等元素进行创新的占41.12%。
收入情况:
从业人员的家庭平均年收入中,2万—5万元占比最高,为36%。
品牌建设:
一些地区通过认定非遗工坊,打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劳务品牌,如“广灵巧娘”、“繁峙绣娘”等,带动当地就业和增收。
综上所述,非遗领域的就业者在面临传承群体老龄化和就业机会相对较少的问题同时,也通过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等方式获得了一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提升。女性从业者在非遗领域表现活跃,尤其是通过创业和就业的方式参与非遗传承。然而,从业者的教育水平和产品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网络直播带货等新型销售方式正在被探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