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农牧民就业情况整体呈现积极趋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就业技能培训:
新疆通过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帮助农牧民提升技能,增加就业机会。例如,2019年和田地区有10.33万农牧民参加培训,实现就业9.83万人,就业率达到95.16%。
就业渠道拓宽:
新疆利用国家对口支援机制,为农牧民提供到内地省(市)就业的机会,自2014年以来已有超过11.7万人转移至收入更高的地区就业。
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
新疆自2005年起将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通过政策扶持,使得大量农牧民得以转移就业,实现收入增长。
就近就地就业:
新疆一些地方通过创建乡镇“就业工场”和培育小微企业项目,有效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农牧民收入提高。
工资性收入增加:
新疆政府致力于增加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通过稳定和提升农业全产业链吸纳就业能力,以及推进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提升工资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
就业结构优化:
新疆就业结构更趋合理,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就业最多的产业,同时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流动。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从2014年至2019年,全疆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均工资有显著增长。
综上所述,新疆在农牧民就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有效促进了农牧民的就业和收入增长,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水平。
版权声明: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已特别标注为本站原创文章的,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