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针对就业提供了一系列补贴政策,旨在促进就业、提升职业技能以及支持特定群体。以下是部分补贴政策的概述:
职业技能提升补贴
对于纳入上海市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目录内的17个职业(工种),劳动者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后,补贴标准上调30%。
针对国家职业标准尚未覆盖的紧缺新技能,如人工智能领域的数据标注和模型运用,补贴标准为1000元。
培训后6个月内实现就业,培训实施机构可申请首期50%补贴;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的,可申请其余补贴。
重点群体就业补贴
重点群体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和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免申即享”。
动态发布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并放宽了高校毕业生报考和应聘本市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相关岗位的条件要求。
高校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
对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如低保家庭、残疾毕业生等,提供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标准为每人1000元。
企业新型学徒制政策
在原有只针对在职人员的企业新型学徒培训补贴基础上,扩大范围至培训后3个月内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人员。
社会保险补贴
对普通高等学校2014年及以后毕业的本市户籍毕业生,在毕业两年内初次就业且就业形式为灵活就业的,提供社会保险补贴。
应届生就业补贴
对餐饮、零售、旅游等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中的企业,发放一次性稳岗补贴。
对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在认定的见习基地进行就业创业见习,可享受生活费补贴。
税收政策优惠
对招聘符合条件的本市高校毕业生的企业,按有关规定在3年内以实际招用人数享受每人每年7800元的税费依次减免优惠。
这些补贴政策有助于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困难群体和毕业生,同时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促进就业市场的稳定和发展。